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农历三月廿四 节气:谷雨

首页 >创新平台 >正文

甘肃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及农业专家团队

发布日期:2024-04-09       浏览次数: 23 文章来源: 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为深化甘肃省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强化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增强和发挥科技对我省现代农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省农牧厅、省财政厅决定启动甘肃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2017年5月22日,甘肃省农牧厅下发《甘肃省农牧厅关于推进甘肃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的通知》(甘农牧函〔2017〕179号),共涉及小麦、玉米、马铃薯、水果、瓜菜、中药材、特色作物(包括油料、小杂粮等)、草食畜(包括肉牛、肉羊、牧草)、猪鸡、特色养殖(包括蜂业、水产等)等十个产业。2018年3月23日甘肃省农牧厅下发《关于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和区域试验站站长人选的公示》。天水市农科所小麦、马铃薯、油菜、辣椒、中药材等5个产业中获聘9个岗位专家、岗位团队成员。

一、小麦

天水市农科所小麦研究中心宋建荣作为陇南抗锈优质冬小麦育种选育岗位专家,该团队共有3名人员,团队成员还包括有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白斌副研究员、省农科院生技所王炜副研究员。通过广泛引进国内外优异种质资源150~200份,经田间鉴定、基因检查、优质亚基分子标记检测等技术筛选核心亲本15~20份;利用常规育种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细胞工程(花药和小孢子培养)相结合的育种技术,培育抗锈优质新品种2~3个,其增产幅度3%以上,高抗条锈病或具有慢锈特性,品质达到强筋或弱筋或中筋标准,示范推广20万亩;对陇南持久抗条锈性小麦生产品种进行基因解析,明确其抗病机理;调查、收集和整理甘肃陇南小麦生产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对技术的需求信息;开展科技培训、技术交流学习3~4次,培训人员100人次以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科技创新团队等。初步实现利用抗病品种控制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的可能性,降低陇南小麦条锈病的危害和对全国小麦生产的威胁,解决小麦生产品种布局不尽合理、优质专用小麦生产供给不足、生产效益不佳、市场竞争力弱等突出问题,为保障全省小麦的高产、稳产,提高粮食生产水平,降低成本及当地农村的增产、增收发挥出重要作用,推动陇南乃至甘肃省冬小麦可持续发展。

二、马铃薯

天水市农科所薯类研究中心王鹏作为中早熟品种选育岗位的团队成员加入体系工作,该团队共有4名人员,岗位专家为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李掌研究员,团队成员还包括有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曲亚英研究员、白银农业科学研究所刘兴南研究员。主要研究内容为引进优质品种20份,进行品种筛选试验,筛选出单产每亩2000公斤左右、较对照增产5%以上的外观漂亮、食味佳的品种2~3个,在甘谷、武山等县区进行展示,展示面积1亩/个;配置杂交组合40个,创制骨干育种新材料3-5份,平均亩产达2000公斤左右,或较对照种增产5%以上,品质优,口感好,并开展新品系的脱毒及繁育种薯工作;累计开展技术培训5次,培训技术人员和种植户300人次;针对天水生产和市场上的异常变化,及时制订应急预案与技术指导方案,开展应急性技术指导培训,并上报岗位专家和主管部门。

三、油料

天水市农科所油料研究中心雷建明、张岩、张亚宏参加了甘肃省特色作物(油料、杂粮)产业技术体系工作。甘肃省特色作物产业体系共设置首席1人、副首席1人、岗位7个、试验站6个。其中油菜岗位专家为甘肃农业大学刘自刚研究员,雷建明为油菜岗位团队成员,负责陇东南冬油菜品种选育、集成技术研究工作。2023年,申报科研基础研究项目4项,均已列入项目储备库,合作项目1个,主持在研项目4个,其中天水市科技支撑项目2个,甘肃省陇原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项目1个。团队(中心)发表见刊学术论文3篇。完成冬油菜新品种天油19号、天油20号的网上填报工作。共承担各类高级试验15组,其中甘肃省油料作物区域试验8组(油葵1组,食葵1组,胡麻2组,大豆2组,冬油菜2组),冬油菜生产试验2组,冬油菜品种筛选试验4组,寒旱区冬油菜联合试验1组,参试品种合计122个,(葵花23个,胡麻20个,大豆10个,冬油菜69个)。建设百亩级生产示范及良种推广基地2个(武山春夏秋冬种植专业合作社、秦州区小湾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陇南徽县付镇、成县店村镇、麦积区五龙镇,甘谷县金山镇,清水庙台等地进行冬油菜天油16号、天油15号、16-2444、天油18号等新品种的示范推广,累计推广4000亩。团队(中心)共引进甘蓝型冬油菜资源23份,引进大豆新品种(系)8个,向日葵23份(食葵13份、油葵10份)、胡麻资源18份。共检测冬油菜单株2290份,筛选出高含油量材料甘蓝性1630份,白菜型660份,含油量在30.81%~56.12%之间,平均含油量44.05%。筛选出芥酸含量<1%的株系25个,占参试材料的7.18%,筛选出硫苷含量< 30 umol/g的株系有179个,占参试材料的51.44%,筛选出油酸含量> 60%的材料41份。12个三系杂交组合分别参加2023~2024年甘蓝型冬油菜新品种鉴定试验,5个白菜型常规品系分别为23-304、23-308、23-231、23-263、23-314参加2023-2024年白菜型冬油菜新品种鉴定试验。团队(中心)在河北省石家庄农林科学院、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开展天油系列冬油菜品种的调研活动,通过调查天油606、天油1358、H614、17-450等品种的越冬率及田间农艺性状为今后天油系列冬油菜品种的推广区域提供了重要依据。先后在秦州区金龙大酒店、麦积区华陇国际假日大酒店为秦州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麦积区高素质农民粮油产业发展培训班进行冬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培训,培训人数200多人,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农技人员的种植水平,并数次前往“三区人才”、“驻村帮扶点”开展科技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团队(中心)参加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主办、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承办的“油菜优异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学术交流会”,以及在庆阳召开的“甘肃省加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暨正宁紫苏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通过参加各种层次的学习,中心人员的理论知识得到了更新,业务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四、蔬菜

瓜菜产业体系共设种苗、栽培与土肥、病虫害防控、贮藏与加工、实施等5个岗位。

天水市农科所蔬菜研究中心霍建泰作为种苗岗位成员,通过广泛引进国内外优异种质资源100余份,经田间鉴定和定向选择,选育出辣椒新品种2个,增产幅度10%以上,示范推广10万亩;推动“甘味农产品”甘谷辣椒产业乃至省内外辣椒产业的发展。2023年团队成员主要工作:

一是决策咨询。为甘谷县制定甘谷辣椒产业发展规划、技术方案提供了咨询服务,为秦州区农业科研公关、农业重大项目前期论证提供了指导服务。二是技术培训。通过国家特色蔬菜产业体系示范县建设项目,和甘谷县农业产业服务中心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通过天水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的“百名专家人才下基层助推乡村振兴”活动,与秦州区经济作物工作站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对这两个部门的农技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增强他们的理论水平、专业技能和实操水平。今年年初受清水县红堡镇镇政府邀请,天水市蔬菜产业开发办公室组织,赴红堡镇进行蔬菜高效栽培技术培训并现场指导,培训农民56人。三是技术指导。积极参与市劳模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对接乡村振兴暨强县域志愿活动,指导天水市秦州区金土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蔬菜生产,针对蔬菜品种更新换代缓慢的问题,给合作社免费提供了天椒20号和天椒23号试验示范种子,这两个辣椒品种表现优质抗病高产,比原主栽品种航椒5号和航椒4号增产20%以上,为辣椒品种的更新换代奠定了基础。针对蔬菜病虫害防治难度大的问题,指导合作社以预防为主,加强田间管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在出现病虫害以后,准确识别,对症下药,提高了防治效果。四是科研公关。对以前配制的辣椒杂交组合进行了试验示范,在兰州高原夏菜新品种博览会上,天椒2150被评选为优秀品种。对以前育成的品种进行示范推广,在浙江种业博览会上,天椒16号被评选为推介品种。指导秦州区种业服务中心实施《冷凉地区蔬菜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科技项目,取得了良好社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