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农历二月二十 节气:春分

首页 >三农动态 >天水农业 >正文

秦州区:深耕特色农业激活园区大经济

发布日期:2023-05-16       浏览次数: 203 文章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 吕霞 杨晨

高海拔山区如何短平快、高质量、可持续稳定增收?天水市秦州区特色农业的发展,完美诠释了这一问题。

走进位于秦州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核心区的杨家寺镇川道里,6000座蔬菜大棚成为初夏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绿油油的辣椒、西红柿等种苗长势喜人,十多个村民正在给幼苗进行除草作业。

“今年我们共培育辣椒苗1600万株,其中短平快项目提供了1000万株、穴盘育苗60万株,给当地的小商贩预定了300万株苗,还有西红柿、黄瓜、贝贝南瓜等种苗,可常年为市民提供果菜类、瓜类、葱蒜类、叶菜类等12种蔬菜。”金土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何甲奇介绍说。

据悉,目前该园区已入驻金土地、蓬勃等35家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13家家庭农场,建成钢架大棚8000座、工厂化连栋温室25万平方米、蔬菜电商服务中心5处、园区智能物联网1处,建设蔬菜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基地3000亩、新特优品种展示基地100亩。

“通过试验示范,园区培育出了适合杨家寺高海拔地区种植的新品种,如番茄釜山88、贝贝南瓜等。同时,物联网应用技术、水肥一体化应用技术、植株调整技术和果菜类的授粉技术等近40项新技术应用于园区,大幅度提升了秦州区蔬菜产业的科技含量。”该园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张江西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秦州区已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机制,完善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采用基地直供方式,实现了“远程预定、远程下单、远程追溯、指尖一点、蔬菜到家”,让人们在第一时间享受到优质、新鲜、安全的蔬菜。

在平南镇西瓜种植基地育苗大棚内,工人们正忙着打孔、培土、覆膜。放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钢架拱棚耸立,高标准温室大棚内一排排嫩绿的幼苗整齐列队,丰收在望。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今年流转土地500亩,新建塑料大棚440座,移栽麒麟西瓜种苗6.6万株、美都西瓜6万株,带动周边群众100余人就近务工,年增加务工收入60万元以上,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又增加农户收入。

近年来,秦州区积极发挥绿色秦州、生态秦州的优势,增加“名、特、优”果蔬产业品种的比重,做强秦州果蔬特色品牌。全区坚持走“调结构、扩规模、提品质、创品牌、增效益”的发展路子,探索出一条高海拔山区短平快、高质量、可持续、稳定增收的产业致富之路,促进特色果蔬产业发展实现量的突破和质的跃升。

在位于齐寿镇孙李村的秦州区顺丰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凹凸成蜂窝状的菌冠长在奶白如脂的菌柄上,手提竹篮的工人,正动作娴熟地采摘着成熟的羊肚菌。

“去年11月份,我们引进羊肚菌种植技术,种植羊肚菌30棚。从生长情况看,每棚的产量能达到鲜菇300斤左右、干菇30斤,每斤干菇价格600元左右。”合作社负责人吴兆林告诉记者。

产业基地的发展,不仅给当地注入了发展的活力,更是带动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一天工资150元,一年下来能挣两万七八千元。”孙李村村民董石拜乐呵呵地说。

据悉,秦州区已建成了牡丹镇大柳树村、大门镇下街村、汪川镇柏母村等十大设施蔬菜基地和高原夏菜基地,基本形成了山川结合,独具特色的产业格局。基地主要种植辣椒、番茄、黄瓜、茄子、豆角及叶菜类等蔬菜,平均亩产优质蔬菜8000公斤,每亩收入1.5万元以上。2023年,全区蔬菜面积达17.18万亩,预计总产量可达到45.1万吨,总产值11.08亿元。

下一步,秦州区将以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为目标,保障蔬菜质量安全、培育龙头企业和流通组织,突出有机、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大力实施设施果蔬产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建设、市场化运作、现代化发展,做大做强果蔬产业,让秦州蔬菜走向千家万户。